「稻草人與小麻雀」演出結束後,劇團一行人回到宜蘭,我望著剛從貨車卸下,大大小小的幾十個箱子,雙腿發軟。連續三天的演出,大伙兒已經很疲憊,但還有最後一件事情必須完成,就是得將裝滿了這次演出的道具、戲服、文宣品和雜物的箱子,一一再運回辦公室。

到過劇團辦公室的人都知道,要進辦公室可沒那麼簡單,得先爬上幾階樓梯,再繞著演藝廳右側走到後方,躲過松鼠的攻擊,以及欣賞羅曼菲銅像、石梯水池美景的誘惑,才能安然抵達。一想到還得抱著箱子走上那幾階樓梯,真想乾脆倒在那些箱子上睡著算了,不過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,天空飄起微微細雨,就算想偷懶一下也不行。
就在我還遲疑之際,早就有人一馬當先,認命捲起衣袖,開始搬動箱子了。

哎,人家常說,演戲的是瘋子、看戲的傻子,那麼幕後工作人員呢?劇團這些身兼數職的成員呢?若以精明的商人眼光來看,我們這群人大概就是愚蠢的傢伙,投入難以計數的心血,卻只換來微薄的酬勞;若以成功企業家的角度來想,我們這些人既沒有遠見更沒有前瞻性,只顧著讓這場戲演出順利,一點都不會為了自己前途著想;若以專業醫生的判斷來看,我們這群人應該都是患了莫名狂熱病,不但高燒,而且無藥可醫。

其實大家可以翹著二郎腿在家看電視、吃零食,要不和朋友看場電影、郊遊踏青也是很棒的選擇,更懶一點的抱著棉被睡大頭覺也好,然而到底是為了甚麼拋棄這些,心甘情願為劇團做牛做馬、犧牲奉獻呢?

以前沒辦法理解這些事,但現在我有新的體會。
過去,我只是一個看戲的傻子,哪裡有好看的戲我就去,演的好我就大力鼓掌,繼續支持買票看戲,演不好的我就摸摸鼻子、拍拍屁股,發誓下回不來了。我與劇團的關係僅僅就是演出的那幾十分鐘,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自己也會成為幕後工作人員,真正去體驗完成一齣戲的過程。

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,沒有親身經歷是很難言喻的。
舞台上光鮮亮麗,幕後工作可說是雞飛狗跳,縱然節目製作有固定流程可循,但突發事件是絕對少不了。從演員倒嗓、道具效果太差、佈景不符情境所需、錄影單位「橋」不定、材料缺貨、廠商無法即時交貨、便當不夠、演員隱形眼鏡掉了、演出服裝破了、鞋子太小、舞台燈光效果不理想……,任何一件事都可能讓人欲哭無淚,還好劇團有個身經百戰的阿婆坐鎮指揮,所有的問題總算在演出前最後一刻全都化險為夷。

精彩演出的背後有著許多為人不知的辛苦,那些大大小小瑣碎的事,可真是讓人白了髮、無法入眠啊!就算戲已經上演,仍然無法卸下警戒,還是得隨時留意。還記得首場演出時,擔任在外廳銷售工作的我,一直不安地張望,從未看過整場演出,我好奇地盯著外廳同步演出的螢幕,整顆心噗通噗通跳著:不知道觀眾喜不喜歡?直到聽見傳來笑聲,中場休息時間,看見大小觀眾興奮地衝到櫃檯詢問:有沒有賣CD?有沒有賣書?我要買L夾,我要買T恤……。望著他們笑嘻嘻的臉龐,拼命點頭說好看、好看,心中滿是歡喜。

就是這種感覺吧!當你自己很確定在做一件對的事情、有意義的事情,世俗間計較的東西都變得不重要了。也許必須花上非常多的力氣,非常大的功夫,才能換來孩子們開心的笑容,能讓他們懂得我們想傳達的理念,一齣令人難以忘懷的戲劇,說不定能在孩子們的成長旅途上,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。我想這也是團員們願意為劇團無私付出的原因吧!

演出結束後至今,腦海有時仍會浮現舞台上的場景,那些老麻雀、小麻雀們活潑可愛的身影,小明和其他孫子們與阿公吵鬧、撒嬌的模樣,但我比其他觀眾的回憶還更多,我還會想起杜媽、楊媽、五月媽低頭縫著戲服的背影,夜深了還在辦公室苦思的阿婆焦慮的身影,排練室裡演員的汗水,淑珍導演、麗殷老師的叫喊聲,黃老師背誦劇本、排戲的聲音……。當然更不會忘記那兩首曲子的旋律,有時騎著摩托車在鄉間小道奔馳,也會不知不覺地哼起:七月天,稻子熟……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ansu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