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第34屆時報文學小品文獎 2011-11-20 中國時報
在家中僅有腳踏車的年代,回外公家的路只有一條。
外公家是農村,從省道旁一條沒有標示的碎石路彎進去,路寬僅供兩台腳踏車會車,若遇坑洞,車籃裡的水果還會震落躍出,沿路都是近親、遠親的農田和菜圃,途中會經過幾處竹林叢和阿伯家的三合院,他們家旁的豬圈深長,每次經過都得屏住呼吸,最神秘的是那個大門永遠深鎖的魚池,比樓房還高的水車從來不歇止。
那裡名為水源地,早期曾是蘭陽溪奔流之地,後因堤防修築,改變了溪流流向,但地下伏流水脈豐沛依舊,家家挖有地下井,戶戶善用細流渠。大大小小的溝渠,沿著稻田、住家、菜圃,蜿蜿蜒蜒緊密貼服。外公家門前有小河,洗衣、洗菜、洗澡,全在那條溪河裡,蛤仔、螃蟹、魚蝦、泥鰍來來去去,一點也不足為奇。
代步工具改成摩托車後,發現回外公家的路變成兩條。
新路已鋪柏油,面寬可供四台摩托車併騎,沿路電線桿林立,二樓洋房整排蓋起,還有大小神像和廟宇,白鷺鷥棲息的綠竹林,巧的是也有一處人家在養魚。那時,外公種稻、種筍、種青菜,忙得不可開交,夏日稻穀收割,母親就會騎著摩托車載上我們姐弟仨,走新路,回去幫忙農事。
誰能抗拒寬敞舒適的道路,村裡的人大多和我們一樣,進出改道,新路同樣是溝溝渠渠,溪流遍地,景色美麗,唯獨外公仍堅持騎腳踏車沿舊路進城賣菜去,他說不習慣快速的風景。
購入第一輛轎車時,回外公家的路有了更多的選擇,昔日稻田被徵收成了八米寬馬路,一個個高壓電塔矗立田中央,道路為了拓寬、新增支線,溝渠覆蓋上水泥,沒有坑洞,沒有水窪,路面平滑直順,一切朝鄉村進化邁進,至於沿路有什麼風景,我坐在車內沒有看清。
倒是聽說舊路那兩處魚池,一個荒廢,另個繼續養魚同時經營創意料理餐廳,相同行業也有不同的處境,阿伯豬圈待售,神像倒了又建起,鄰居翻新三合院,準備當民宿經營,阿嬸們依舊在門前溝渠洗衣,只是已不見魚蝦蹤跡。
外公搭救護車離去時,不需要面對車外風景,真是萬幸。
不知道地下伏流會不會像地上道路拓寬、轉彎或改道,總有個法則在地底下進行,也許魚蝦螃蟹們只是另尋他去,在遙遠某一處會是他們的桃花源地,要不就像我們一樣,以節育替代勤勞飼養,好面對未來的轉機。
現在,雖然已沒有外公家可去,但我還是常常開車來到這裡,卸下架在車頂上的腳踏車,學習都市人口中的樂活單車慢行,從那條已不再是碎石小路的巷道進去,望著那些已易主的農地,心想,我可能就是稻穀眼中快速的風景。
得獎感言
歲月增長、環境變遷、親人離去,種種歷練,使人生中得失的面貌越來越清晰,即便是清楚變化的軌跡,卻也無法令時光倒流。我的外公家,跟很多人的相似,我的記憶,也可能和許多人的雷同,現在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快速的風景,不知不覺把自己也融入進去,只是有時,風景會在大腦定格,就那麼一下下,一個眨眼,便又消失不見。
在家中僅有腳踏車的年代,回外公家的路只有一條。
外公家是農村,從省道旁一條沒有標示的碎石路彎進去,路寬僅供兩台腳踏車會車,若遇坑洞,車籃裡的水果還會震落躍出,沿路都是近親、遠親的農田和菜圃,途中會經過幾處竹林叢和阿伯家的三合院,他們家旁的豬圈深長,每次經過都得屏住呼吸,最神秘的是那個大門永遠深鎖的魚池,比樓房還高的水車從來不歇止。
那裡名為水源地,早期曾是蘭陽溪奔流之地,後因堤防修築,改變了溪流流向,但地下伏流水脈豐沛依舊,家家挖有地下井,戶戶善用細流渠。大大小小的溝渠,沿著稻田、住家、菜圃,蜿蜿蜒蜒緊密貼服。外公家門前有小河,洗衣、洗菜、洗澡,全在那條溪河裡,蛤仔、螃蟹、魚蝦、泥鰍來來去去,一點也不足為奇。
代步工具改成摩托車後,發現回外公家的路變成兩條。
新路已鋪柏油,面寬可供四台摩托車併騎,沿路電線桿林立,二樓洋房整排蓋起,還有大小神像和廟宇,白鷺鷥棲息的綠竹林,巧的是也有一處人家在養魚。那時,外公種稻、種筍、種青菜,忙得不可開交,夏日稻穀收割,母親就會騎著摩托車載上我們姐弟仨,走新路,回去幫忙農事。
誰能抗拒寬敞舒適的道路,村裡的人大多和我們一樣,進出改道,新路同樣是溝溝渠渠,溪流遍地,景色美麗,唯獨外公仍堅持騎腳踏車沿舊路進城賣菜去,他說不習慣快速的風景。
購入第一輛轎車時,回外公家的路有了更多的選擇,昔日稻田被徵收成了八米寬馬路,一個個高壓電塔矗立田中央,道路為了拓寬、新增支線,溝渠覆蓋上水泥,沒有坑洞,沒有水窪,路面平滑直順,一切朝鄉村進化邁進,至於沿路有什麼風景,我坐在車內沒有看清。
倒是聽說舊路那兩處魚池,一個荒廢,另個繼續養魚同時經營創意料理餐廳,相同行業也有不同的處境,阿伯豬圈待售,神像倒了又建起,鄰居翻新三合院,準備當民宿經營,阿嬸們依舊在門前溝渠洗衣,只是已不見魚蝦蹤跡。
外公搭救護車離去時,不需要面對車外風景,真是萬幸。
不知道地下伏流會不會像地上道路拓寬、轉彎或改道,總有個法則在地底下進行,也許魚蝦螃蟹們只是另尋他去,在遙遠某一處會是他們的桃花源地,要不就像我們一樣,以節育替代勤勞飼養,好面對未來的轉機。
現在,雖然已沒有外公家可去,但我還是常常開車來到這裡,卸下架在車頂上的腳踏車,學習都市人口中的樂活單車慢行,從那條已不再是碎石小路的巷道進去,望著那些已易主的農地,心想,我可能就是稻穀眼中快速的風景。
得獎感言
歲月增長、環境變遷、親人離去,種種歷練,使人生中得失的面貌越來越清晰,即便是清楚變化的軌跡,卻也無法令時光倒流。我的外公家,跟很多人的相似,我的記憶,也可能和許多人的雷同,現在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快速的風景,不知不覺把自己也融入進去,只是有時,風景會在大腦定格,就那麼一下下,一個眨眼,便又消失不見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