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這是一本我會讀上好幾遍的書,事實上,在我讀完一次之後,仍然有部分片段、章節還得再更仔細推敲思量。我從沒把死亡分析得如此透徹,佩服她面臨如此極大哀傷,還能想辦法收集資料,整理思緒,就為了「讓心中所想所信的一切透徹可懂,就算只是為了讓我自己透徹明白。」
我想過死亡,經常在想,過去我總是很困惑,死亡的哀傷是因為為了逝者,還是為了因為自己再也見不到逝者而悲傷。這兩者之間是很不相同的,因為後者,說穿了不過只是自私。我們總是很自私地、很自憐地感到哀傷,多半是因為「自己再也無法和逝者像過去那樣交談了」。
Joan說:「我們知道我們為什麼拼命想要讓過世的人活著,我們拼命想要他們活著,好讓他們可以與我們同在。」
其實都明白,面對死亡,誰也沒有抵擋的能力,終究得放手,但要如何看待、面對,卻又是另外一回事。我跟著Joan的文字,一步步鑽進她的思緒,在這些攤開的字句裡,了解她所說的「哀慟」,正散佈在每分每秒的空氣中,你根本沒有辦法忘記和逝者做過的事、說過的話、去過的地方,生活中的每樣事物都會讓你想起這一切。你會想為什麼運氣如此差,為什麼沒能扭轉劣勢,為什麼你得面對這樣的事?
Joan的先生John說:凡事都是公平的。
每個人都會遇到親人逝去的。
但為什麼會這樣的快?
Joan巨細靡遺地記錄事情發生的經過,還有醫院的紀錄,她想釐清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?她其實知道「如果我們想自己繼續過下去,到了某個時間,我們就必須對逝者鬆開手,讓他們走,讓他們死去。讓他們成為桌上的照片,讓他們成為信託帳戶上的名字。讓他們隨水流逝。然明白這個道理,並沒有讓我更容易鬆手放他隨水流逝。」
太難了。太難了。
有些明白,為什麼這陣子記憶力退化得厲害,彷彿有些東西佔據在腦海,擠掉了某些可能重要的記憶,但若要認真思考究竟是什麼東西盤據,卻也說不上來。你不清楚那究竟是什麼樣的狀況,日子就這麼過下去,一天,一星期,一個月,你以為隨時間流逝,傷痛會慢慢轉淡,那些惱人、懊悔、哀傷,也會隨古人說言的「讓時間治癒」,不過說真的,你還是很清楚的知道,那不見得會是真的,你就是知道。
你的記憶是被「空白」硬生生地切斷。
我們需要療傷,需要時間療傷,但真正需要的良藥卻是遍查不尋的。
只能隨遇而安。
看完奇想之年,確實痛苦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